教材内容教学化
携手多学科
赋能新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教研
暨汤永蓉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展示活动
六月仲夏,万物并秀。2025年6月9日,普陀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们怀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耕热忱,相聚于上海金洲小学,共同参与以“教材内容教学化携手多学科赋能新课堂”为主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教研暨汤永蓉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真如第三小学杨建蓉老师主持,活动聚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多学科融合,构建知行合—的高效课堂。
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与嘉宾有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季晓军, 普陀区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汤永蓉, 上海金洲小学副校长吉冰以及各校骨干教师代表。
时政导读——《美丽中国我先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新时代的思政教育,需与时政同频、与家国共振。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的宣晓乐老师带来时政导读《美丽中国我先行》,从时政热点到课堂实践,在场老师们看到了思政教育的鲜活生命力。
单元教学阐释——“童眼观生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章鑫老师以“童眼观生态:低年段环保教育的沉浸式启蒙”为主题,对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作单元教学阐释。章老师从单元整体解读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与能力的基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并提炼了三大单元教学策略,沉浸式启蒙让环保教育更生动,让环保教育“看得见,做得到”。
课堂教学——《展示我的环保搭档》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能点亮课堂的智慧火花。上海金洲小学袁慧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展示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展示我的环保搭档》一课,通过“猜猜想想-谜语屋”“秀秀说说-好搭档”“动手动脑-巧手屋(如何制作环保小搭档?)”“畅想未来”四环节,借助AI技术、数字人形象、智能体对话、AI作图等方式,以直观、直接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展示自己的环保搭档活动中,丰富彼此的环保经验与做法,形成绿色环保行为习惯与生活观念,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环保小搭档的创意展示让老师们看到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行动的召唤!
微论坛——多学科赋能新课堂
独行快,众行远。学科融合需要思维的碰撞,更需要团队的智慧。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汤永蓉老师带领工作室的学员们,以微论坛的形式,以“教材内容教学化携手多学科赋能新课堂”主题,为现场的老师们打开了教学创新的新视野。
普陀区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汤永蓉老师从“背景、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这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本轮工作室的研修项目《素养导向下教材内容教学化转变的实践研究》。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详细阐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密切关系与关键差异,以及教材内容教学化转变的研究意义与教学策略。她指出多学科赋能,能让教材内容更好地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沪太新村第一小学的沈雨晨老师以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为例,从“依托教材,找准学科融合点”“构建生活情境,促实践”和“延伸课堂,养成好习惯”这三方面来分享如何在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的责任感和劳动课程中的整理技巧转化为生活智慧,使整理习惯真正落地,实现了“习惯养成”和“责任意识”培养上的有效融合。
长征中心小学的郭莹倩老师以三年级《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为例,分享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多学科助力。通过“问题驱动——多学科方法迁移解决问题”和“校本融合——多学科助力教材内容教学化”这两种途径,郭老师将教材中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可生长的学习体验,推动教材内容从“文本传递”向“教学化实践”转变。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的沈沁蓓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校园里的冲突》一课遇到的两个难点:情绪管理空洞化和沟通能力薄弱化。教学中,沈老师运用了情绪暂停法化解情绪失控;引导学生运用“我语句”重构沟通模式;还设计树状图来演绎冲突后果……通过实践,多学科赋能将“控制情绪”“友好沟通”等抽象目标,转化为可观测的学科能力表现,将教材内容活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的张静婷老师从一次失败的设计谈起,与在场教师分享“多学科赋能在形式上呈现出多元互动的表象,但本学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却在过程中被弱化”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教研员汤老师的指导下,张老师认识到多学科赋能不是学科的叠加,其重点不在‘形’的展示,而在‘神’的贯通。真正有效的设计应该是:实质融合、目标清晰、学以致用。
武宁路小学邓志斌老师则围绕历史题材单元教学展开深度分享。她以“学生情感体悟难以深入”这一教学痛点切入,结合《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实践,展示了自己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路径: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科中绘制条形图的方法,绘制鸦片输入量增长图表,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鸦片泛滥的社会危机,更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根源。还通过激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积累的相关词句与叙事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从历史事件认知到情感价值升华的过程,有效突破了历史题材单元教学中情感体悟浮于表面的难题。
专家点评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季晓军老师用“守正创新”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四个“新”:“新面孔、新问题、新表述和新教研”做了详细点评,她希望一群后起之秀在汤老师的带领下,在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和成果导向下,继续孜孜不倦地追问学科本质,立足教学实践,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教育是—场诗意的修行,教研是—次灵魂的唤醒。相信此次活动能给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愿所有教师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践行“教真思政、育真情怀”的使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图片:上海金洲小学
文字:袁慧
排版:袁慧
审核:校长室